今年来,白沙镇通过“三比三提高”进一步强化了“第一书记”考核,确保了“第一书记”考核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比驻村成绩,提高考核的准确性。2015年,选派到白沙镇的“第一书记”共12名。“第一书记”到村后,通过发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招商引资,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在加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都立了大功。在考核的过程中,白沙镇通过采取“第一书记”向群众“晒成绩单”的方式,将到村任职以来的工作实绩在村委会公开,为参与“第一书记”述职评议的“两代表一委员”、党员、群众代表提供了评分依据。
比群众口碑,提高考核的真实性。“第一书记”到村后,看看他们能不能“接地气”,在深入基层、与群众打交道上是否有“官架子”;看看他们能不能“听得进意见建议”,在摆正自身位置、保持清醒头脑上做得怎样;看看他们能不能“勤干实事”,有没有做事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怠惰行为;通过走访群众代表,结合村支两委给出的意见建议,对“第一书记”的考核作出合理的评价。
比到岗到位,提高考核的可靠性。为避免“第一书记”人浮于事,切实转变群众脑海中“驻村”就是“镀金”的错误观念,确保“第一书记”“蹲得下、待得住”真正吃住在村,该镇年初制定了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考勤登记制度,明确要求了由包村领导牵头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实行签到签退制度,将“第一书记”的到岗到位情况如实的记录在案,确保了评议结果的真实性。(杜启波)
编辑:安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