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宗旨,坚持以“四个100%”为主攻目标,紧扣产业平台,紧扣共同利益,紧扣资源整合,紧扣文旅升级促“三变”举措为着力点,不断将村级集体经济做实、做强,迅速掀起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新高潮。
紧扣产业平台,搭建“三变”平台。一是成立工作专班。成立集体经济和定点脱贫攻坚重大项目工作专班,专门从镇抽调精兵强将11人强势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将集体经济公司做实做强做规范,设立综合服务部、基建项目部、产业发展部,并向社会招聘懂管理、善经营的社会人才为公司经理,规范工作场地、工作制度、人员管理。不断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化运作,确保“三变”实现重大突破。二是找准路径。通过实地调研座谈,立足各村资源现状、因村制宜,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宜旅则旅”的原则选准产业和路径。通过“三变”全镇新发展花椒1500亩,脱毒马铃薯1200亩,中药材1000余亩,茶叶1000余亩,烤烟800亩,蔬菜300余亩,水产300亩,农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三是抱团发展。争取村村联合,村企联合,如羊角山片区依托羊角山园区,重点发展茶产业;三塘片区依托坪上园区,重点发展养殖业等。
紧扣共同利益,找准“三变”主体。一是企业+。引进贵州五新农业公司,组织土地户与公司签订种植杜仲合作协议,建立150亩的杜仲苗圃基地和1000亩杜仲基地。协议规定,公司负责苗和肥料投入,农户负责土地和栽植管护,村集体负责土地流转和收购等,公司返2%给集体经济;企业组织规模化高效种植,既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降低了农民种植风险,又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二是产业+。大力发展烤烟,完成任务的村,将县返镇的50%返给村集体经济。三是合作社+。村干部当好“领头雁”,成立一批专业合作社,动员精准扶贫户以土地资源、现金、劳动力、技术入股专业合作社,让100%的贫困户连接至少一项产业增收项目。四是品牌+。镇集体经济总公司先行先试组建专业营销团队统一打造白沙特色农产品品牌,如羊角山黄金芽、龙凤岩腊肉等,扩大产品影响力,惠及更多贫困户,实现如期脱贫。五是技术+。整合技术力量,打造一支专业团队提供集体经济技术支撑。广泛动员有经营头脑、有创业经验、掌握一门技术的乡贤,回乡带领贫困户创办集体经济合作小微企业。组建以提供种养殖技术服务专业团队,定点包干指导集体经济公司和各类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高效农业,推动白沙镇集体经济健康蓬勃发展。六是人才+。2017年拟成立专门的茶叶管护队、建筑劳务队、农机服务队等。
紧扣资源整合,保障“三变”投入。一是在2016年探索建立画意村级集体经济总公司下设23个村级集体经济分公司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针对“联合开发、产业发展、融资经营”三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不足,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今年,将200万以下基建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按相关程序由集体公司实施,贫困户增加务工收入,集体经济进一步做实做强。二是将白沙集镇卫生、停车服务、音响文化服务等外包给画意总公司,扩宽经营渠道,外延经营业务。三是依托石冥文化广场地下商场,引进万家旺超市,将可经营性资产量化,盘活可用资源,让资源从“集体化”变为“市场化”,进而“盈利化”。
紧扣文旅升级,深化“三变”内涵。 一是依托羊角山省级示范园区农旅化建设,完善茶叶加工厂,对园区内茶叶加工厂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将园区大门、产业路、观光道等项目承包给集体经济总公司,增加集体经济积累。二是打造知青岁月养生度假旅游区,借助旅游扶贫开发项目契机,在铁矿山村建设知青文化体验区、四季花海观光区、制茶体验馆、养生文化区等旅游功能区,策划举办知青文化旅游节,养生文化旅游节,知青农场劳动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品味,让文化变资产,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三是巩固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成果,巧妙将邱石冥文化与小城镇建设融合,不断注入新的文化内涵,通过建设生态移民搬迁房,棚户区改造,河道治理等措施,将白沙建设成西部区域中心镇、脱贫攻坚示范镇、宜居宜游特色镇。四是不断呈现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盛宴,白沙镇2016年成功举办了首届泡汤文化节,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文艺汇演,庆祝建党95周年文艺演出,春节系类文化活动等,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百姓的生活品味,挖掘了潜在的文化底蕴,打造白沙文化旅游升级版。(李玲)
编辑:l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