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而掀起了“打工潮”,该乡青壮年男女纷纷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为老人和小孩,传习花灯艺术的适龄青年非常少见。民间花灯艺术被当代青少年认为是又老气又过时的“东西”,青少年已不屑于传习这种“下里巴人”的民间艺术,石固花灯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为此,该乡党委、政府多措并举,确保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与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
深入对花灯文化普查,打造舞台艺术精品。由文广站牵头组织文化专业队伍对全乡各村寨的花灯表演活动进行深入普查,对整个活动的表现过程进行文字收集、整理、录制音像,收集有关实物、民间典籍资料,全面掌握本乡花灯活动的现状。努力将花灯戏提升为艺术精品,尽可能搬上舞台表演,充分再现其应有的艺术高度和生命力。
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成立专业演出队伍。培养一批优秀的花灯骨干人才,必须从当地的娃娃抓起、学校抓起,把花灯艺术当作民族音乐艺术进入课余课堂。组建乡花灯队伍,记录各个花灯戏队谱系,录制各个花灯戏队表演光碟,联系上级新闻传媒部门扩大石固花灯文化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积极性,通过专业培养和比赛来促进花灯的传承与保护。
提高民间艺人应有地位,助推花灯的长期传承。目前,石固花灯有相当一部分老艺人已经离世,后生代艺人也出现老化现象,青年一代又觉得花灯太土而不愿意学习这项传统民间艺术。要改变这一观点和现象,必须提高民间艺人的地位,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环境,给他们适当的津贴补助和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得到真正的实惠。从而激发他们传播民间花灯艺术的热情,带动青年一代投身于石固花灯文化艺术,助推石固花灯艺术的传承发展。
以旅发大会为契机,增加花灯的“造血功能”。乘县旅发大会带来的发展列车,将石固花灯表演与旅游开发、景点建设进行有机结合,以旅游为载体对石固花灯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既可以增加石固花灯的“造血”功能,促进花灯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又可以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景点的档次、吸引力与竞争力,把石固花灯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展现给世人,推向全市、省,乃至全国。(杨志学)
编辑:杨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