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背景: 2017年9月,新学期的开学月,365 双式投注_365老玩家入口_Bet体育365提款不到账县看守所管教民警发现,在押人员110人中,20岁及以下青少年在押人员29人,占26.3%,通过进一步统计发现,在押人员中有35人在20岁以前被羁押过,占在押人员的31.8%。为探索找寻导致青少年走向歧途的原因,引起父母、老师、社会各界人士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思考,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挽救青少年误入歧途,引导青少年走向正道,减少家庭悲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365 双式投注_365老玩家入口_Bet体育365提款不到账县看守所对在押青少年开展了违法犯罪情况调研。
调研对象:365 双式投注_365老玩家入口_Bet体育365提款不到账县看守所在押人员中,违法犯罪时处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
调研方式:抽样调查,以书面问卷和谈话谈心两种方式同时进行。抽样人数:25人,抽样率:71.4%。
调研统计:见《365 双式投注_365老玩家入口_Bet体育365提款不到账县看守所在押青少年情况调查统计表》
数据分析
一、年龄:调查对象中,第一次进看守所平均年龄16.92岁,第一次违法犯罪占84.0%,多次违法犯罪的占16.0%,第一次违法犯罪最小年龄14岁,最大20岁,现年平均18.60岁。调查结果表明,14至20岁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高发期,这个年龄阶段正好是初中、高中在读阶段,应作好重点预防。
二、辍学时间:调查对象中,小学辍学2人,占8.0%,初中辍学17人,占68.0%,高中辍学6人,占24.0%,初中高中辍学共占92%。再次表明,在初中高中阶段防止学生辍学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三、辍学原因:厌学18人,占72%;被学校开除3人,占12.0%;在校违法犯罪致辍学2人,占8.0%,均跟有”大哥”,有介入帮派的情况;家庭变故2人,占8.0%,均为离异单亲家庭。因厌学而辍学成为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这些青少年在对读书意义的认识中,都表现出对学校文体活动的热爱,对集体生活的向往,主要是成绩不好导致厌学。在统计中还发现,还想读书的21人,占84%,说明了他们对读书还是向往的。成绩,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唯分数论成为导致他们失学的真正原因。在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了的今天,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按自己的特长进行发展,成为家长、教师、学校必须认真思考且非常严肃的问题。
四、父母文化素养:父亲在本地工作2人,占8.0%,在外地打工6人占24.0%,在家务农13人,占52.0%,还有3例为父亲去世或离异再婚占12.0%;母亲在本地工作的3人,占12.0%,在外地打工的4人,占16.0%,在家务农13人,占52.0%,其他5人为离异后母亲再婚或多年不知音讯,占20.0%;在教育方式上,与其讲道理的17人,占68.0%,只有打骂的3人,占12.0%,父亲打母亲护不准打的7人,占28.0%,父母打爷爷奶奶护的2人,占8.0%。说明父母亲整体文化素养不高,整个家庭在教育的方式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忙于生计,疏于教育。谈话交流中发现,部分家长对孩子只有打骂,在物质方面给予孩子很少,在心理安慰方面对孩子几乎没有。至今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家长学校,一个本身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要能对子女进行有效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针对此,可以看出成立家长学校的必要性。
五、父母的陪伴:几乎每天见面的13人,占52.0%,几乎见不了面的7人,占28.0%,偶尔见面的5人,占20.0%;与父母电话交流的11人,占44.0%,与父母直接见面的13人,占52.0%,还有1人母亲再婚,父亲去世。可以看出,几乎一半的家长不能陪伴孩子,而能够陪伴的也不能实施有效教育,留守孩子没有得到亲情关怀和有效教育的弊端暴露无遗。
六、家庭完整与亲情:父母离异5人,占20.0%,未离异20人,占80.0%;与父母一起生活16人,占64.0%,单亲家庭5个,占20.0%,与爷爷奶奶生活1人,占4.0%,独自生活3人,占12.0%;认为父亲爱自己的22人,占88.0%,认为父亲不爱自己的3人,占12.0%;认为母亲爱自己的21人,占84.0%,认为母亲不爱自己的4人,占16.0%,但是,半数以上都认为,父母爱自己的原因是自己是家里的独生子,这又透射出家庭教育中的过分溺爱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通过交流知道,调查对象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很深,父母有爱都给自己留下非常美好的记忆。虽然离异比率不是很高,父母的离异对孩子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造成的伤害很深,一位调查对象甚至说他的母亲无权对他谈爱这个字。
七、开支与收入:统计表明,调查对象每月人均开支3048元,而月人均家庭收入为4240元,在开支中,家人给的7人,占28.0%,所跟随的“大哥”给的3人,占12.0%,自己挣的17人,占68.0%。虽然有68.0%的人能自己挣钱,最高一月也能挣10000元,但是消费也很大,开支中几乎都用于喝酒、抽烟、唱歌、上网、赌博、开房,甚至个别还吸毒。可见,缺乏监管是导致养成不良习气的重要因素。无节制的开支必然成为严重的经济负担,不能满足他们的消费欲望才导致其采取非法的方式获取,也就成为违法犯罪的重要根源。透射出家庭在孩子消费习惯养成教育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方面的重要性。
八、对社会公平的评价:认为社会公平的18人,占72.0%,认为不公平的7人,占28.0%。认为社会公平的调查对象中,都认为人要靠打拼才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认为“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认为不公平的调查对象中,主要有,现在是有钱是王道,强调钱的作用,还有自己被打无人管,自己打人就犯法了,认为司法不公。说明大部分青少年不仇视社会,也体现出近年来,我国司法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九、社会帮派的影响:在调查对象中,跟有“帮派”“老大”的16人,占64.0%,其中,50%是在学校就跟了帮派“老大”,另有50%在辍学后,学校又以初中高中阶段尤为突出,占75.0%。校园暴力、校园帮派已成为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调查对象中就有不少部分是因为学校爱欺凌无人管,进入社会后自我保护意识极强,为一点小事而大打出手,出现伤害甚至致人死亡的极端案例。加强学校安保巡逻,治理校园暴力,打击校园帮派已成为十分严峻的问题。
十、价值观与违法犯罪:调查对象中,除一人外,别人都认为自己义气,能与朋友分享钱物,兄弟朋友有事绝对会出手,敢为兄弟朋友打架杀人,占96%;在违法犯罪事实中,打架致伤、打架致死、敲诈、聚众斗殴等暴力案例参与者17人,占68.0%,盗窃5人,占20.0%,强奸1人,占4.0%,贩毒1人,占4.0%。对义气的盲目认同,对财物的无节制占有欲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在学校的校本教材中,如何正确认识义气,如何正当结交朋友,如何正确获取钱物等一些现实的问题在学校教育中也需进行探索和教育。
十一、负罪感:调查对象中,对最牵挂的人、最担心的人或事、最对不起的人,都100%的回答是家人朋友,只有两人加选了最对不起的人还有被伤害的对方,因是致对方死亡。有23人感到很后悔,占92.0%,2人不后悔,占8.0%,不后悔的2人中,一人表示,我不打对方,我可能会死在他手下,另一人表示,想做“大哥”就要下得了手。有4人认为父母要为自己的今天负责,占16.0%,有6人认为跟的“大哥”要为自己负责,占24.0%,有21人认为自己为自己负责,占84.0%,这是一个多选项。总的来看,多数人都有负罪感,也认为自己该对事情负责,但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没有多角度思考问题,将可能导致矛盾的继续升级,仍存在隐患。
调研结论: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表层原因。
1、厌学辍学;2、义气太重;3、开支过大;4、跟“老大”混社会;5、做事不考虑后果;6、冲动易怒;7、父母离异;8、自我为中心;9、占有欲强;10、心理扭曲;11、沾染毒品;12、缺乏自我修养;13、缺乏法律意识。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深层原因。
1、家长、学校、社会对分数的过分追求。特别是考高分读好高中,考好大学,找好工作,考公务员,这种“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部分文化成绩不好,考试分数不高的学生,在学校排名靠后,在家里父母紧逼,没有成功感,只有挫败感,没有成功的支撑,无法获得自信,在挫败中丧失信心,在不自信中丧失兴趣,在没有兴趣的学习中分数越来越低,在低分的徘徊中,承受父母的苦口婆心或是冷言冷语甚至拳脚相向,承受老师的见面谈话或是批评教育甚至罚抄百遍,最后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轰然倒下,最终辍学。在调研对象中,72.0%的辍学原因是厌学,一位经常得到老师表扬与肯定,家长爱护与夸赞,在学校、家庭都有成功感,对学习有兴趣有激情的青少年绝对不会从一个充满童趣的学校大集体中走向陌生冷漠的社会。调查对象中大部分都喜欢学校的体育活动、文艺活动,也认为与同学一起的时光是美好的。以致于失学多年的今天,84.0%的人还想读书。这,将只能成为他们的终身遗憾。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往往以期末分数排名,高考排名论办学水平,进而决定对学校的支持力度,从而变成学校追求分数的推手,于是大家都走在了追求高分的独木桥上。是家长、学校、社会三个强大的群体把一个个弱小的孩子推向了风口浪尖。然而,孩子都是有差异的,社会也需要各种人才,家长、学校都应尊重这一事实。不唯考分论孩子,应以特长看未来,只有高分是支撑不了社会发展的,各种人才的聚合才能完成推动社会的重任,文化成绩低分的孩子可能是体育、文艺、劳动技能的天才。学校、家长、社会以总分论优劣,而就业却以特长引人才。家长、老师应该具有根雕家的目光,只有顺应材料的特点,依势造型,才有各种栩栩如生的作品;只有顺应孩子的天性,优势发展,才有各行出类拔萃的人才。因辍学而导致的孩子、家庭、社会悲剧的教训就在眼前,是惨痛的。唯分数论,贻害无穷。
2、学校、家庭教育的错位与缺失。学校与家庭同时承担着同一位孩子的教育重任,但两者却是错位的。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就完全应该是学校的责任,放弃了跟踪管理,放弃了同学校的联系与配合,殊不知,只有学校的一半或只有家庭的一半都支撑不起孩子的教育。有一句话“老师,你放心,我家娃娃可以打,我们不会找麻烦的”。看似一句信任的话,背后其实是家长对自我责任的推脱和对教育方法的盲目。也许,家长自己也还没明白这句话错在哪里。试想,我的孩子都让你打了,教育不好就是老师的责任,作为家长,我就没有责任了,再者,在这样家长的眼里,打可能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调查对象中,不乏提倡棍棒教育逻辑的家长,以打骂为教育手段的占48.0%。家长放口可以打的只是太少数,更多的是老师管理太严了要惹麻烦。有一些家长认为,我的孩子是不能被欺负的,这样有失家长的威信。孩子犯错了,学校里一些正常的处理处罚也会被家长找上门去,轻则大吵大骂,重则告状理赔。老师与家长成冤家,家庭与学校的配合必将是一句空话,孩子的教育就成了大问题。由此在教师中引发“现在的孩子不敢管”的负面效应,对学校教育极具毁坏性。于是,学校里,有的孩子就成了无人能管、无人愿管的任性孩子,一个代际传递的教育问题又将继续传递。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要面对几十名个性各不相同的孩子,本身也是一个难题,更加上教师在业务素养,教育经验,职业修养上的差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出现错位已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家庭教育缺失主要是教育方法的缺失。多数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只问结果,要分数,不管过程,找方法,甚至没有必要的交流,更谈不上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陪伴已成为孩子的奢望和硬伤,长时间的孤独,极易造成孩子内心世界的凄凉和对外部世界的冷漠。学校教育的缺失主要是课余时间教育的缺失。随着学生寄宿率的提高,经费投入出现不足,导致一些学校几百人的住校生只有两三名宿舍管理人员,学校对学生课余时间的监管和教育出现严重缺失。于是,校园欺凌出现了,社会帮派介入了,一些不愿参与的被强行拉入了,一些平时被欺负的也找到了为其争气长脸的依靠,甚至学校里也有了学生“大哥”“孩子王”。在介入帮派的调查对象中,有50%是在学校里就跟上“大哥”的。
3、社会变革给家庭造成的冲击。沿海城市的开放搞活,必然地推动了内地劳动力的大迁移,可对孩子们来说,是打工经济造成了家庭亲情的撕裂。于是,留守儿童这个极具现代感的名词出现了,36.0%的孩子不在母亲身边,44.0%的孩子只能靠电话与父母进行交流,甚至一年也难得见上一次面。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积心理问题为心理疾病。现代一项研究表明,孩子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爱抚,极易出现心理疾病。父母为补偿对孩子亲情欠账的歉疚,就用钱给予弥补,又造成了孩子开支的无度,产生新的问题。离婚带给婚姻自由的积极意义,却由孩子来承担消极后果,甚至毁灭性打击,一位调研对象说:“如果父母不离婚,我现在应该上大学了”,现实却是高墙电网。
4、学校教材体系的不完善造导致成长教育的空白。学校教育中,文化课占领着无可撼动的主导地位,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仅仅是文化课是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的。于是,现在出现了幼儿园学小学知识,小学学初中知识,初中学高中知识,高中学大学知识,大学毕业了学过马路看红绿灯。现行的教材体系中,缺少生活常识内容,缺少对规则意识进行构建的内容,我们的教育还是缺少直面矛盾的勇气。校本教材也往往取意很大,而收效却甚微。关于礼仪的,关于亲情的,关于如何应对校园暴力的,关于如何管理自己开支财务的,关于如何规划自己一日生活时间的,关于如何处理同学间矛盾的,关于如何与家人同学进行有效沟通的,关于如何实现自己理想梦想的,关于如何选择朋友交往的,关于如何认识义气的利与弊的,关于如何进行易位思考的,关于如何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关于哪些道德底线不能逾越的,关于哪些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关于如何控制自己情绪情感的,关于如何远离毒品的,关于如何拒绝别人的,关于如何进行合作的,关于如何加强自我修养的,等等。都应该成为学校课程的内容,也应该成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对家长进行培训的内容,必须把家长纳入培训规划,学校应该结合社会发展青少年出现的问题,按年龄层次,形成教材体系,分阶段完成教学,并将此项内容纳入办学水平的考核,这不仅是预防违法犯罪的措施,更是整体提升民族素质的伟大工程。
5、法制教育流于形式。现在,各中小学都成立了法制领导小组,聘请了法制副校长,但是不同程度存在工作不到位,法制教育不力,甚至应付的情况。普法工作不深入,针对性不强,不求实际,未真正让普法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进特殊场所。
应对措施:
一、监管场所开展“阻断教育”。在监管场所开展心理咨询与疏导,设立电子教室,开设法制教育班,进行文化教育,开设技能培训班,对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开展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教育,技能培训,对家庭困难人员进行帮扶,培养违法犯罪青少年成为懂法守法,心理健康,能有一技之长,受到教育感化,在心理上,行为上,谋生技能上能独立,能独自面对社会生活的“正常人”。对其违法犯罪的不良心理,不良行为进行阻断。
二、学校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摒弃唯分论的错误观点,让孩子的个性特长得到尊重和发展,让每一位孩子都获得成功感,树立起自信心,让学校成为孩子的乐园,以特长的发展获得喜欢的专业发展,过上充实而有尊严的生活。
三、开设家长学校。让家长把握基本的教育规律,掌握基本的教育方法,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和互动,增强教师和家长和法制观念,同时加大对学校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培训,强化学生课余时间的观察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和处理。
四、培育地方支柱产业。形成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效益驱动,让更多孩子得到父母的陪伴,让家庭的亲情伴随孩子的成长。
五、学校家庭及时纠正违法倾向。针对孩子中出现的厌学、义气太重、开支过大、跟“老大”混社会、做事不考虑后果、冲动易怒、自我为中心、占有欲强、心理扭曲、沾染毒品、缺乏自我修养、缺乏法律意识等倾向,有的放矢开展教育活动,及时纠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违法犯罪倾向。将共性的、发生机率高的倾向性问题编写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进家庭,进课堂,形成长效的教育机制。
六、政府主导,形成多部门联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互动教育网络。
编辑:代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