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聚商机,共发展,赢未来

        大屯之变

        2020-04-16 10:17:27    作者:铜仁日报 李桃红 杨铜琴

        暮春,雨天山雾缭绕,晴天绿意盎然。365 双式投注_365老玩家入口_Bet体育365提款不到账县龙塘镇大屯村有着平缓的山坡和肥沃的土地,本不是贫困山村的最典型,几十年前,专家考察便点出这里是种茶的好地方,可彼时的好山却不见好茶,一叶绿树留不住一方百姓,归乡之人仍是春去冬来……

        时光回溯30年,没人曾想原来的穷山沟竟变成了如今的小康村。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人们不再靠着外出务工养活一方人,闲置的田地里也回归农耕和繁忙,葱茏翠绿的山脉处处皆忙碌的身影,男女老少变成了茶园的一缕风景,加工厂遍布村寨之间,山上有绿叶,山下有茶香,竟是一片叶子的缘故。


        山变:“穷山”变“金山”“银山

        高山云雾出好茶,大屯村因独特的气候、良好的生态系统和地理条件,以及独特的资源禀赋,苔茶种植历史悠久。

        今年61岁的熊兴强,有着16年村干部任职经历,他曾了解到,“1958年,那时的村支书杨德高在现今的示范园区展厅处种下了一批苔茶,虽几任支书都有种茶的想法,可就是不见茶叶增收,更别说靠茶致富。”

        1970年,曾任村支书的韩国荣把茶叶扩至600余亩,然而村民只种茶不管茶,并没有实现较大经济效益,茶园也逐渐荒废,仍旧是“吃饭靠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挣零花钱”的贫困面貌。
        2001年底,长期在外务工发财的周绍军看着异乡的人们纷纷靠茶致了富,毅然决定回乡发展。当选为村主任后,周绍军下定决心带领乡亲们依靠发展茶产业脱贫致富。

        “茶叶虽好,却不是宝。”当时的大屯村靠雨打田、靠天吃饭,要想把茶叶发展作为主导产业,困难不小。周绍军深知这其中的缘由,“茶园规模不大、管护经验不足、群众观念落后、经济效益自然谈不上……”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做出样子。周绍军把村里的600余亩老茶园接管过来,并逐步扩大种植规模,老茶园得以重焕生机,一部分村民在他的动员下,开始加入到种茶的队伍中来。3年下来,大屯村茶园超过了1500亩。
        2007年,响应省委大抓茶产业号召,365 双式投注_365老玩家入口_Bet体育365提款不到账县委把大屯等7个村及龙井乡2个村规划打造成万亩茶园,担任大屯村委会主任的周绍军把村干部分成几个工作组,挨家挨户作动员,并发动党员带头种茶。2010年,大屯村的1530亩茶园成为苔茶示范园区的核心区。

        2015年,周绍军用家产抵押向信用合作社贷款260万元,建起了大屯兆酆专业合作社,又于次年募集资金965万元,建成大屯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以入股形式吸引贫困户和其他茶农共同经营。
        最近几年,尤其是抢抓全省农业产业革命机遇,大屯村的种茶队伍逐渐扩大,村民们纷纷将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改种上了茶叶,走上了靠茶致富的路子,曾经的“穷山”逐渐变成了如今的“金山”。
        山上采茶忙,山下闻茶香。暮春午后,机器隆隆,大屯村的春日格外朝气蓬勃。
        村变:山旮旯“美丽乡村”
        今年大一的熊会回想小时候玩泥巴、上山砍柴的贫困生活,感慨良多,“我不敢想象,一片茶叶竟然能如此快速地改变一个村庄……”
        这并不是熊会一人的感触,日新月异的大屯从贫苦不堪到富裕山村,是所有参与者亲历见证的。
        “晴天不敢走夜路、下雨只能水胶鞋。”3年前,365 双式投注_365老玩家入口_Bet体育365提款不到账县司法局律师事务处的廖明春下派至大屯,成为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中的一员,这是她初到大屯时的记忆。

        按廖明春的话说,当时的大屯只有一条通组路,电不稳、水不保,一到冬天就电力不够,一天夏天饮水又得不到保障,村居环境更是令人十分头大,遇上夏天,道路两旁的杂草更是让人不敢出行。
        近年来,大屯村依托国家脱贫攻坚政策,不断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及投入力度,全村水电讯和“村村通”“组组通”等“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全部完善。
        2018年,实施电网改造、农村组组通公路及串户路建设,大屯完成了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4条,全村15个村民小组实现组组通公路、串户、入户路全覆盖,共计48020平方米。

        与此同时,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三改一维一化”工程,铺设人畜饮水工程管道、修建二级提灌蓄水池。目前,全村安全入户人畜饮用水水表435个,覆盖全村15个村民小组857户2949人,全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全覆盖。
        “2017年前,赶场买东西要走十几里路,脚不好,来回折腾人。现在路修好了,有货车直接拉蔬菜水果到家门口来卖,总算不用走路了。”熊会的爷爷熊德富今年79岁,是大屯村巨变的亲历者。
        早年,熊德富的8亩地常年以种植花生、辣椒、玉米等低效农作物为主,生活一直拮据。2017年后,熊德富把8亩地全部改种茶,“一亩地挣个3000块,一年有2万多,除去花销,平时还能节省点零花钱给孙女们。”

        2018年,熊德富一家顺利脱贫,他笑着说,“现在生活好了,不愁吃不愁穿,干活全看心情,天气好就去采茶,一天采2到3斤,能挣70多块钱。”
        春风拂面,大屯村处处皆是绿叶和茶香,爱美的廖明春也换上了高跟鞋。她说,“现在哪里都是干干净净的,灯火通明,走到哪里都不怕了。”
        如今的大屯,硬化路实现组组通,危房漏房改造全覆盖,家家户户建起了高楼,人前屋后干净整洁,俨然一副生态宜居、乡村如画的新农村图景,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人变:等靠要“勇争先”
        “产业要健康,首先思想要健康。解决人的问题,关键就在于思想的问题。”大屯村村支书周绍军一直把这句话奉为圭臬。
        近几年,大屯村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途径,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发展茶产业,促进群众从原来的“要我种茶”转变为“我要种茶”。目前,全村茶园面积达2300亩,是远近闻名的茶叶村。

        群众观念不进步,纵有金山留不住。大屯能有如今的景象,离不开群众观念的转变。龙塘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伍成芬2007年就负责大屯村的包村工作,对大屯的变化深有感触。
        茶业兴,则民兴。近年来,大屯村的茶业发展让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村民熊金海原是村里出名的“懒汉”,妻子有轻微精神疾病,小两口常年靠着低保过日。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队来到大屯后,驻村干部对熊金海多次做思想工作,总算“开窍了”。
        “现在勤快了哩,去年养了3头猪,今年又养了几头牛,每次路过还客气叫我们摘菜吃。”伍成芬说,“群众思想转变了,脱贫就不难了。”

        徐明昌72岁,和老伴陈洁香二人独自生活。过去,这个家到处乱得不成样子,家里到处是灰,衣服乱放垃圾乱飞,锄头和饭锅放在一起,人前屋后也长满了杂草……
        驻村干部多次走访,劝他们注意卫生,徐明昌满不在乎,“我们年纪大了,都习惯了……”驻村干部反复上门宣传,又带头进屋帮忙收拾。渐渐地,徐明昌夫妻俩渐渐开始自觉收拾。
        群众观念提升,乡村文明提振,大屯村的茶业发展起来了,原先大大小小的矛盾也逐渐消解,村民一门心思放在发家致富上。从此,乡亲们从往昔的“等靠要”变为“勇争先”。
        2019年,被评为全县文明家庭的吴明香一家,是村里有名的“调和剂”。建档立卡户文仕华生病,吴明香和丈夫文德华多次主动送医治疗,村里的矛盾纠纷更是处处离不开吴明香。

        “带头致富、尊老爱幼,是邻里有口皆碑文明家庭,村民信任他们一家,也都愿意听他们的。”村支部副书记张仕慧说,村里遇上邻里纠纷,也都会找吴明香一家去调和。
        “以前只要农闲,村里的矛盾纠纷不少,现在大家有事干、有钱赚,邻里之间和谐。”张仕慧一直呆在农村,对农村的二三事再了解不过,“如今村民们忙起来了,也富起来了,人居素质自然就提升了,求发展的眼光和目标更高了。”

        山,还是那一座山;人,不是过去的人!从“穷旮旯”变为了“小康村”,大屯的变迁只是梵山净水发生巨变的生动注脚与缩影,行进其间满目的绿水青山让人心旷神怡,乡亲们的笑意令人久久不忘……

        编辑: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