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聚商机,共发展,赢未来

        第一观察|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为何讲到两段历史佳话

        2021-03-06 14:55:16    来源:新华社

          “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

          一个是全国各地共同支援内蒙古建设,一个是内蒙古人民无私帮助其他地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两件往事,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见证。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专门讲到了这两段历史佳话。

          ↑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了解两段历史佳话。

          作为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创造了新中国民族工作史上众多先进经验,长期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总书记一番话语重心长。

          “倍加珍惜、继续坚持”八个字,道出了民族团结的局面来之不易,也是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殷切期望。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生动格局。

          历史是现实的源头活水。内蒙古在促进民族团结上的光荣传统,与党的历史紧密相连。

          在审议中,总书记结合内蒙古历史上的红色资源,阐发了“四史”学习的重要性,从文化认同的高度,揭示了民族团结的根与魂。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

          内蒙古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正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如何为“十四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是代表们聚焦的共同课题。

          在地广人稀、生态环境脆弱的内蒙古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本身就不容易。

          现代化建设,同样不能有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掉队。

          对民族地区发展存在的短板、面临的挑战,总书记了然于胸——“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明确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再次强调“共同富裕”,展现了共产党人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初心、信心和决心。

          辉煌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新的征程正由各民族携手开启。复兴未来属于中华民族——这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

        编辑:莫昌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