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花桥镇北坪村通过巧妙搭配,将山底密集肥沃的土地用于培育花卉景观,实现低采用;用山腰光照充足土地种植中药材和牧草并将药材秸秆作为养殖场喂养饲料,实现了高利用;动物粪便经过处理再作为种花圃果园的有机肥料,实现了低排放。通过发展立体种养、循环发展,让农民取得了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走进北坪村花卉苗木园区,1000余亩各类花卉苗木把整个坝子装扮的郁郁葱葱,随处可见随风起伏的花海,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今年43岁的符宁军是北坪村人,他从13年开始流转了本村的五百多亩土地用于花卉培植。目前,他的基地已初见成效,年产各类绿化苗木、花卉、经济林苗1000多万株,通过旅游观光和出售苗木年净产值就达500多万元。
北坪花卉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符宁军告诉记者:“现在用的民工基本上是贫困户,贫困户大约是五十至六十人。每天的开销是五至六千元。现在已经基本见成效,已迎来了游客每天平均三至四百人,礼拜六礼拜日大约有一千人左右。”
园区的基础建设和日常管护都需要大量的用工,带动不少周边贫困户就近就业。景观培植园里到处是管护工人忙碌的身影。
“因为我是北坪村的人,土地出租给老板,一天我们来给老板打工,(年纪大了)到外地不行了,老板开我们工资七八十块钱一天,基本上有活干。”村民杨秀谷说。
在园区半山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养殖场,主要靠种草及回收花卉、果园、药材基地的秸秆作为青储饲料进行喂养,动物的粪便还可以经过发酵处理后用于花卉和果园,在确保肉质的同时也达到了保护环境的效果。
“现在有小羊子基本上有80几只,种羊220只左右,总共数量接近300来只,草源我们就根据这个环境的山形,在我们这个周边,羊舍包括人住的周围,租了几十亩地,现在种植,主要是靠种草。”花桥同野牧业管理人员李耀辉说。
水果大户席龙彪的果园位于北坪园区五峰山顶,面积近300亩。主要种植晚熟水蜜桃,靠着充沛的光照和肥沃的农家肥,果园迎来了丰产,累累的果实缀满枝头。
席龙彪说:“水蜜桃要在八月份左右上市,每天要工人10多个工人,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可以收入七、八十万,除了工人的工资,还可以有五、六十万的纯利润,每年的肥料主要来源于北坪的几个大型养殖场。”
北坪村还积极探索“三变+民心党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信合”的“1+3”扶贫模式助推精准扶贫,建立起产业与群众之间的利益联合机制。园区总面积已达5684亩,涉及4个行政村28个村民组,带动农户1200余户,覆盖精准扶贫对象户317户1151人。合理的布局和循环种养模式使园区初步形成了集生产、旅游、观光、技术培训推广于一体的现代标准化农业园区。
“园区已形成了一园四带的基本格局,通过园区的建设发展也带动了我们当地317户精准扶贫户脱贫致富。”花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如是说。(张朝彬)
编辑: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