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党建与增加农民收入有效整合,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是我市各级干部们当下思考与探索的重要课题……在365 双式投注_365老玩家入口_Bet体育365提款不到账县龙井乡,正探索着农村党建和产业抱团发展之路。该乡党委书记李晓丹感触颇深:“在新农村建设中,仅靠农村现有资源‘体内循环’,难以实现质的飞跃。通过乡里充分调研后,根据产业布局,我乡推行了‘五工委五组团’模式,统筹工委下村组抓党建促进产业发展,推动农村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进而激活和带动各类资源向农村聚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农村富裕的道路。”
龙井乡党委书记李晓丹给村干部讲解产业组团。
一个遍访,催生五个工委,打破行政界线,多个支部组建一个工委,拧成一股力量,共谋产业发展大计。
“家里有几口人?家里的小孩多大了?在哪里读书?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什么?最想让我们乡里做些什么?”……该乡新一届班子到任后,广泛开展遍访工作。先后出动全乡65名干部职 工对全乡2601户,9331人贫困户贫困人口进家入户走访,收集调查问卷3200余份。
干部遍访后总结出,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产业发展的问题。
通过班子的调研,发现该乡有苔 茶、油茶、天然草场天然林场和天然的百米石板街等丰富的资源。
这些资源均分布在不同的村组,以前该乡发展产业大多是以村为单位。如何把各大资源都整合起来,拧成一股绳把产业做大做强?该乡通过反复调研,最后确定把23个村支部组合为五个工委。分别是人群工委(辖檬子坳村、旧寨村、关口坪村);克麻场工委(辖水溪村、狗湾坝村、克麻场村、白杨寨村、分水岭村、竹林村、炕家岩村、枫香坪村),晏家湾工委(辖晏家湾村、孔石化村)构树湾工委(水塘村、丝坳栗村、石门坎村、耿家沟村、管家坪村、老君山村),云台山工委(辖方家沟村、猫寨村、二塘村、沙坪村)。
五个工委分别各设办公地点,原则上各村支书、主任都是工委委员,乡党委、政府明确乡党委班子成员担任工委书记,抽调部分干部职工到工委工作,担任工委主任和文秘职务,各工委成立相应的工委常委会,原则上由5-7人组成,工委常委会负责主持和管理各项工作和日常事务。
每个工委分别发展不同的产业。
当记者问到办公经费怎么解决时,
云台山工委书记谭融告诉记者:“在办公经费方面,乡财政每个工委预算党建工作经费1.5万元,工作经费按辖区内人口数1.5元 /人预算,乡党委根据各工委工作开展情况考核后划拨。”各工委要严格按照财经纪律要求,设立专门的会计,出纳,对所辖区域的收支进行统一管理,实行一支笔签字,工委书记严格把关,在乡财政分局设立专门的财政账户,各级下达给工委和各村的所有经费一律划拨到工委专户上,可根据工作开展和各村实际情况申请报告后划拨资金,乡财政分局不再对村设立账户。
如遇临时性工作开展,乡党委再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决定经费。
“工委是乡党委、政府的派出机构,对所辖区域的各项工作负总责,抓好抓实乡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的同时,组织辖区大力发展产业。”该乡党委书记李晓丹对记者说道,负责对所辖区域的村支两委干部进行日常管理,加强对各村半脱产干部工作的督促指导,牵头对一年一度的半脱产干部工作实绩进行测评考核,对半脱产干部的任免工作负总责,直接管理,对聘用期 间的干部严格按照《中共365 双式投注_365老玩家入口_Bet体育365提款不到账县委关于加强村(社区)干部规范化管理的意见》、乡党委、政府制定的《龙井乡2015年半脱产干部管理考核办法》执行。
各工委主要任务就是切实抓好党的建设、农村产业发展、集镇规划建设、社会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扶贫开发、教育卫生等工作。要制定好会议议事制度,考核出勤、值班值日、工作责任、财务管理等制度,力求做到公开化,透明化,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做到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真正实现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会干事的人有平台,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让不干事的人没机会。
“考核绝不是走形式,而是通过完善的日常考核机制,激励干部职工爱岗敬业,严守纪律,使全乡干部职工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对违反管理办法的干部,工委查实后书面上报乡党委、政府,经乡党委会研究,作出处理意见。”该乡纪委书记刘松说道。
这样既能更好地发展产业,又能推动农村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促进村组党建促进产业发展。
龙井乡乡长在油茶产业园查看油茶低改情况。
产业划片,抱团发展,改革纵深推进,产业成效初显。
在该乡的会议室里,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全乡五个工委的产业分布是如何设置的。
新的班子上任后,牢牢把握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苔茶、油茶两个产业园区为重点,全面推进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在克麻场、狗湾坝、枫香坪、炕家岩、水溪、柏杨寨、竹林、分水岭村,世代以种植苔茶为主,该乡把八个村的苔茶产业聚在一起,打造万亩生态苔茶园产业带;在猫寨、二塘、方家沟、沙坪四个村寨的山上山下、房前屋后到处可见野生油茶,那里的土壤非常适合油茶生长,于是,乡里则划为万亩生态油茶园产业带;在晏家湾、孔石化村这里地势平缓,水源充足,县里的机耕实验地就设在这里,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好地方,乡里把这两个村作为特色现代农业观光园产业带;在关口坪、檬子坳、旧寨则以现有的仙人街为主的旅游景区,主要以发展旅游观光带来打造。在构树湾片区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该乡则打造以生态为主的林业区。
这样的产业集聚,打破了各村的行政界线,各类产业得到抱团整体发展。
为能把产业做起来,该乡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一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改革,2015年,力争5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收入3万元,培育100万元村1个,在枫香坪村开展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二是深入开展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已完成整乡推进。三是深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扶持机制。四是改革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推广应用现代农业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代养户(家庭农场)”等发展模式。大力推广农机、植保、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在省级高效苔茶示范园区打造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努力实现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三个提高”,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逐步建立具有龙井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该乡围绕生态、文化打响旅游品牌,以省级现代高效生态苔茶示范园、神话传奇的仙人街为主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构建宜居、宜游、养生的绿色休闲旅游品牌。
在油茶产业的培育上,进一步完善油茶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建设。先后投入30万元建成6公里园区产业路,全年低改野生油茶3000亩,新植油茶1000亩。投入资金120万元,让油茶早日见效增收,不断增强油茶产业的综合效能,油茶产业优势正在逐步显现。
经、果、药、蔬等特色产业持续发力。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在水塘、石 门坎、耿家沟、枫香坪、克麻场、猫寨等村发动群众种植核桃5000亩、板栗500亩、花椒3000亩,发展软籽石榴2400余亩。
枫香坪村丁上、丁下群众产业代表大会。
猫寨、二塘油茶产业园加工厂。
五个工委,五个产业团,各组团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全民齐头并进奔小康。
随着五个工委的进驻,产业得到整合发展,再也不是以前的各村产业单打独斗了,产业组团发展实行了统管、统防、统收、统售,从而解决了产业户的各种后顾之忧。
五个产业团的重组,每个产业团有了自己的种植方向和产业发展目标。
在推进园区综合开发上,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开发强度,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围绕“建和管”高标准打造,积极申报五星级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园,建设绿色生态园区,真正实现茶旅一体化,加快整合提升。
目前,在工委的组织下,该乡已完成新植茶园1500亩,完成幼龄茶园管护8600亩,投产茶园管理5000亩,实现茶园流转8000亩,组建茶园农机服务队2支,成立了一个茶叶专业合作社,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建成年产500吨以上大宗茶和红茶的加工厂一个。2015年全乡共产干茶35吨,实现经济收入258万元。
油茶也是该乡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如何真正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该乡按照高标准新植、高质量低改的原则,采取项目配套、技术支持、政策补助等办法,完善园区产业路、产业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将油茶产业规模做大、做强。
2015年计划低改油茶面积2500亩,新植油茶2000亩,努力将猫寨、二塘油茶产业园区打造成市级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园区油茶加工厂建设,争取在2015年投入生产,不断掀起油茶基地建设大会战热潮。
今年,该乡在油茶产业园区,在工委的组织下,总投资330余万元,年产精炼茶油20万吨的茶油加工厂建成。
“我们村不仅是建加工产,还成功注册了茶油商标‘仙人街’和‘大其成’。有了自己的品牌,提高村里的茶油的知名度和经济附加值具有重要的意义。”猫寨村主任罗忠枢介告诉记者,这里十分适宜油茶的生长,油茶基地里有8000余亩是通过低改野生油茶形成的,同时,还有大片的野生油茶也在逐年低改。适宜的气候使油茶果大,饱满,油脂含量高,产出油脂品质好。
辣椒产业也是该乡村民致富的法宝。产业片区划分后,该乡以转变辣椒产业发展方式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现代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应用为手段,以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辣椒产业为重点,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示范带动”的总体要求和“政府引导、农民主体、订单生产、企业运作”的方式,通过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015年全乡规划种植2450亩,实现亩产鲜辣椒3000斤以上,亩产值4000元以上,实现全乡辣农收入955.5万元以上。
烤烟产业是该乡的老产业。坚持围绕烟炕规划烟区,立足巩固老烟区,开发新烟区,注重精细化管理。2015年确保种植面积2200亩,实现产量50万斤以上,上中等烟比例67%以上,实现特产税120万元以上。
在农村,畜牧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产业组团计划,二塘、猫寨规划万亩草场观光带,发展100只以上养羊大户50户以上;发展10头以上养牛大户10户以上;发展生猪养殖存栏100头以上养殖户5户。2015年计划生猪出栏1.2万头,牛4000头、羊1万只,禽3万只、分别占全年任务数的105%、107%、110%、90%、预计畜牧业 产值将达1.2亿元,可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231元。
“2015年,是该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力实施“一园、二镇、三个万元、四项基础、五个突破”战略的决战之年。”李晓丹告诉记者,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谋划好“十三五”开局,推进龙井在新起点上换挡加速,奋力腾飞至关重要。(戴金松文/图)
编辑:周霖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