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生态科考第二天,365 双式投注_365老玩家入口_Bet体育365提款不到账阳光灿烂。8:30,科考队员们集中登车,开始了生态科考新的科考旅程———继续向佛顶山自然保护区深处进发,探秘神秘天坑。
A 野生娃娃鱼一点也不怕生
向佛顶山自然保护区深处进发途中,大伙儿行进在一段清澈的溪流旁。
贵州师大生命科学院两栖博士杨卫诚一直都走在最前面。
记者在与杨卫诚的交流中了解到,他对两栖动物有着独特研究,可以凭借味道分辨出有无蛇类存在。
11时25分,就在大伙儿都停留下来的时候。走在最前面的杨卫诚突然兴奋地大喊:“大家快来,有好大一条娃娃鱼啊!”
专家和记者闻讯后,纷纷围了过去。
记者招手,野生娃娃鱼游了过来
眼前的场景太让人惊喜和意外了——— 清澈溪水里,三条野生娃娃鱼正在悠游,一大两小,大的长约70公分,体重至少20斤。
杨卫诚告诉记者,体型这么大的野生娃娃鱼非常少见,另外两条属幼儿体,长度也都有20公分左右。从生活环境和它们的颜色来看,和其所在的水体十分相符。
记者轻轻抚摸娃娃鱼头部
让人更惊喜的是,这些长期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娃娃鱼非常友好,看见人类靠近并用相机近距离拍摄,非但没有躲闪,反而迎头游过来。
记者对着那条大的娃娃鱼做了一个招手示意的动作,没想到它竟然游到记者面前,并抬起头来,记者用手摸了摸它的头,它也没有任何惊慌,一副好奇的模样,很是可爱。
过了一会儿,最大的那条娃娃鱼又轻轻地将头露出水面,随后又没入水中,并吐出了几个小泡,那可爱呆萌样儿,让在场的人都兴奋不已。
专家和记者都很感慨,这确实是很纯的野生动物,对人类一点戒备心都没有。
与野生娃娃鱼的零距离接触,让大伙儿都非常兴奋,同时也开始针对如何保护好这些野生动物,如何保护好他们的生活环境想办法。
但是,很快所有人都在担心,一旦开发利用,或是经过媒体曝光,它们还能在这里安心栖息吗?
B 这个天坑当地人从未下去过
据向导介绍,天坑底部几乎没人去过。虽然有些猎户和采药者在祭山之后偶有进入,但因太危险,进入的人少之又少,而一般的村民就更不用说。
那么这里又有什么神秘之处呢?
在下天坑底部前,早到的专业摄影师们用飞机开始了航拍。
航拍天坑
摄影师杨舰正在精心操作中,随着相片不断地传回出现到电脑屏幕上,高清的照片很让人震撼。整个天坑给人感觉就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深凹裂缝,不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何师意介绍,天坑,在地理地貌上命名为“喀斯特漏斗”或岩溶漏斗。佛顶山“天生桥”天坑属侵蚀型天坑,天坑口直径近200米、坑深约100米、坑底直径20米。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充沛的降雨,雨水沿裂隙溶蚀岩体,形成地下水系统,地下水长时间对岩层的不断侵蚀、搬运,逐渐形成巨大的地下空洞,地壳运动时,受造山运动的影响,而地下河系统不断向下侵蚀,从而产生整个岩层垂直塌陷或不断向下进行侵蚀而形成。
何师意表示,此次探秘将有助于了解天坑形成的时代,了解当地地壳运动情况,对于生态环境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有着重要作用。
13时30分左右,队员们背着重重的行李和设备,从天坑原路返回。
在半山腰休息时,记者看到了一株很特别的植物,兰科专家魏鲁明前来辨识,没想到竟然是较为少见的艳丽开唇兰。
编辑: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