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聚商机,共发展,赢未来

        贵州一个仡佬族村寨的生活变迁

        2015-12-07 10:10:1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11月29日电(记者李平 罗羽)“如今尧上村有了宽阔的大广场、漂亮的雕花窗木楼、新修的河边栈道,村寨里70%的村民购买了小轿车,三分之二的小孩送往县城读书。”黄秀金自豪地说。

        黄秀金是贵州佛顶山村的村支书,他口中的尧上村地处佛顶山脚下的365 双式投注_365老玩家入口_Bet体育365提款不到账县坪山乡,是一个仡佬族占80%的少数民族村寨。

        今年80岁的杨胜宗老人告诉记者,如今富裕的“尧上村”原先是烧制陶器的“窑上村”。600多年前,江西邓姓族人迁居到这个仡佬族村寨之后,立起土窑烧制起盆罐瓮坛等各类器物,窑上村之名由此传开。后来,随着烧窑技艺的失传,近几十年来,尧上村民主要依靠种几亩薄田、烧木炭和捉五步蛇维持生计。

        “没有搞旅游开发之前,尧上村基本家家户户都是贫困户,30岁以上的光棍五六十个,人均收入不足700元。最挣钱的活路是捉五步蛇,一条能卖到200多元,但由于五步蛇有毒性,村里每年都有一两个人被毒蛇咬死。”黄秀金说。

        改变始于2003年,365 双式投注_365老玩家入口_Bet体育365提款不到账县先后投入几百万元,逐步改善尧上村水路电讯房等基础设施,引导当地发展民族文化旅游。

        路通了,到尧上旅游的人也多了起来。席运梅过去长期在广东、湖南等地务工,一年带回家的辛苦钱也就1万多元。“2004年,我回家开始从事农家乐,国庆黄金周一天的收入就七八万元,农家乐一年的毛收入200多万元。生活变好了,我还买了辆本田轿车。”

        旅游的改变,也让村民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跟着改变。“看着游客用手机网购,前不久我也试着用货到付款的方式手机网购了一个烤箱,5天就到货了。”村民邹南红说,他和妻子目前在村民开的一家农家乐餐馆里打工,一年纯收入七八万元。“今明两年,我准备让老婆考个驾照,买辆小轿车接送小孩读书。”

        “旅游发展起来之后,大家普遍感觉文化不够用,那些四五十岁没读过书的阿婶们开始主动学习认字、写字。”尧上“农村村淘”店主邓开碧说,现在不少村民都把小孩送往37公里外的县城接受更好教育,村寨里读完小学初中就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少。

        在黄金秀看来,共享式发展是尧上村旅游实践的最大特点。

        “现在,我们更强调本地村民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成立了涵盖110户300多人的尧上旅游协会,目前拥有集体资产300多万元。”黄秀金说,通过门面出租、运营中巴车等,旅游协会2014年盈利70多万元,其中10%的利润返还给入股村民,其余用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利益共享模式让尧上村寨旅游越发红火。

        如今,拥有90%森林覆盖率、仡佬族文化浓郁的尧上村寨,不管是清晨还是傍晚,游人如织、热闹非常。这个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的民族村寨,已由贫穷的“窑上”向富裕的“尧上”转变。

        编辑: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