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温塘”时光
林盛青
阡城温泉,闻名遐迩。“斯泉灵幻极,地喷水如汤。暖沸肤添润,云蒸气自香。人心能去垢,炎世就生凉。独有探奇客,临流歌未央。”清365 双式投注_365老玩家入口_Bet体育365提款不到账郡守崔诗的这首《咏温泉》写出了365 双式投注_365老玩家入口_Bet体育365提款不到账温泉的神奇以及浴后的超凡脱俗感悟。365 双式投注_365老玩家入口_Bet体育365提款不到账人的温泉洗浴,约起于16世纪以前,其时无建筑覆盖,称谓之“温泉浴日”。
张宗洋 郭永忠 王晋黔 摄
新温塘之名由老温塘演变而来。被阡城人称为新温塘的建筑,是一栋两层砖混结构楼房,前面的一水泥坝子,后为龙川河。从大门进去,左为男浴室,右为女浴室。二楼设茶室。
清晨走在阡城青石板街道上,会看到不少肩搭帕子的男人,身背背篓的女人。男人们悠哉游哉,嘴里叼着烟卷,一边悠闲地抽着,一边散漫地移动着脚步。女人们则脚步匆匆,因为她们去温塘不只是洗澡,还要洗换下的衣物。
走进浴室,门口的值班人员会向你索要洗澡票。洗澡票二指来宽,寸把来长,有红有绿,模糊记得上面印着“洗澡票”三字。值班人员收了洗澡票后,再从抽屉里拿出一把用皮筋带捆着的钥锁交给你。锁和钥匙都无编号,不像现在的洗浴中心,拿着钥匙对号入柜就行。由于无编号,只要是空柜就可用。在休息室里,规则地摆着六七十张木制睡床,长约一米六,高约五十公分,一端平铺,一端略微翘起。安放时将翘起一端靠墙,作为休息时的枕头。平铺端下有一个装衣物的柜子。拉开柜门,将带去换洗和脱下的衣物一并放入,“咔啪”一声锁上。之后,赤条条随着脚上木板拖鞋发出的有节奏的“啪嗒”声,朝人声鼎沸的浴室走去。
新温塘的浴室有大有小。
大浴室是个长方形池子,由内外两圈组成,分别用于洗澡和洗衣。也有不自觉的人,内外圈不分,常把衣物拿到内圈来洗。小浴室是洗盆池,价格要比大浴室高好几倍。阡城百姓大多选择大浴室洗浴,只有少数既讲究荷包里又有点钱的人,才去小浴室泡盆池。再者,就是到阡城检查工作的上级领导,县里一律安排洗小浴室。
我去新温塘洗澡,多在大浴室,六分钱一张的洗澡票,是我选择大浴室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因素就是大浴室里洗澡,如人不多的话,可以“狗刨”几下,过过游泳瘾。
大浴室里的水,每天一换。
换水时间,多在凌晨。要想洗新换的水,就得早起。那时,池子里的水清澈见底。如是冬天,池面上会浮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水雾。等到池子浮满人头,池水就失去了本色,变得浑浊起来。那浑浊,不是温泉水本身的变质,而是习惯在池子里洗头、洗衣的洗浴者,所用洗衣粉、洗头膏泡沫所致。当然,还有从身体上搓下的汗腻。即便如此,洗浴之人仍络绎不绝。因为他们对池子里浑浊,早已司空见惯。
在大浴室洗澡,最惬意的是搓背。如是独自一人,就将一张毛巾挽在手上,从脖子开始往下搓。搓完前面,把毛巾浸在热气腾腾的池子里清洗,然后拧干,往后背一甩,右手攥紧肩头一端,左手抓住腰部的另一端,上下拉动,或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一点一点地移动。如是结伴而去,搓背就变成了一种互动,你帮我搓,我帮你搓。
这成了温塘里的一种奇观。接受搓背的,匍匐状卧在水磨石的浴池边上,搓背人站池里,将拧干的毛巾紧缠在手上,继而弯下腰,吭哧吭哧地擦起汗来。
搓背人为显示自己的用心尽力,会把搓出的汗累积在肩头,然后再从肩头抹下。这样接收搓背的人就能看到从自己身上滚落而下的条索状汗腻。搓完后背,接受搓背的人翻转身,四仰八叉躺着,任由搓背人手上紧缠的毛巾在身上游走。搓完后背,把毛巾在浴池里随意清洗一下,在毛巾上打上香皂,又捏紧毛巾在身前搓动起来。
搓完背,洗过头,还要去池边水龙头下清洗清洗。水龙头共四个,一字排开,水直接从温塘出水点引来,无任何污染。清洗完身子,如想喝水,将张开的嘴对准水龙头就行。温塘的水含硒、锶、锂、氡、锌、碘、偏硅酸等多种对人体养生保健有益的微量元素,对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关节炎、神经炎、皮肤病等有很好的辅助医疗效果,也因此,阡城温泉水被称为可喝的洗澡水,习惯喝温泉水的阡城人去温塘洗澡,必带一小塑料壶,洗毕再灌满一壶,拿回家慢慢享用。
回到休息室,如不是寒冷的冬天,洗澡人是不会急于穿衣的,他们会躺在休息的木床上小憩。阡城就巴掌大块地,上午不撞下午撞,今日不撞明日撞,面相都不陌生,面熟者,彼此或点头或微笑,要打个招呼。
若是相互说得上话的,就甩去一支烟点燃,一边吞云吐雾,一边说些街头巷尾听来的闲话。
离开休息室,有喜好喝茶的就上二楼茶室。茶室是个大桶间,摆着两排可伸缩的竹椅。
坐久了想迷糊一会,就把后背拉出来靠着。不想躺了,将拉出的后背一推,又可坐起。两排竹椅中间是一条一米多宽的通道,供人行走。两排竹椅靠外那排临河,或坐或躺都能看见浩淼的龙底江以及水面上摇晃不定的打渔船。
茶室里卖的茶,既有两毛钱管喝够的大碗苦丁茶,也有五峰毛尖,更有上贡过清廷的苔茶。
苔茶,栗香持久,滋味醇厚,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远近闻名,其来历充了满传奇色彩。相传从前,在离阡城五十里地有一小镇五德,崇山峻岭间有一山洞,洞里隐居着两位修行大师,村民若缺衣少食,即可前往求助,若有灾疾,饮山洞之水可消灾除病。因此周围山寨村民皆来此祈求平安幸福。
一日,一老翁突发疾病,家人搀扶到山洞,却见水源干涸,池中落叶沉积,老翁无水可饮,情急之下以池中落叶当药咀嚼吞服,顿觉神清气爽,病痛全除。
遂采下落叶树上之种子回家播种。消息传开,人们纷纷到山洞采摘净水池边树种种植,不几年就漫山遍野,被当地人称之为“苔茶树”。汉杨雄《方言》、唐陆羽《茶经》、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江南道》、明《黔记》、清《续黔书》《贵州通治》等历代史书、方志,对此均有载。
新温塘以及它二楼的茶室,是阡城人享受美好生活的好去处;只是它现今已了无踪迹,成了阡城人的永恒记忆。
编辑:代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