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我们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复工复产以后,我们村有600多人陆续外出打工,可是有100多人到了沿海地区,却因为找不到工作,又陆续返了回来,把我们急地不得了。”全国人大代表、兴仁市城南街道鹧鸪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必丽说,受疫情影响,村里有不少群众外出打工不成,没有收入,一来一去路上还花了不少钱,甚至有返贫可能。
就业是第一民生。余必丽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寻求帮助,又联系了多家农业公司。没多久,就先后引入一家蔬菜企业、一家中药材企业和一家从事乡村民宿打造经营的企业,为不少受疫情影响外出打工不成的群众找到了工作,解决了收入问题。
“一户至少有一个人就业,才能持续发展。”余必丽认为,只有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才能干好脱贫攻坚工作。一年多来,大家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持续抓好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
脱贫攻坚是贵州的头等大事,是一场输不起的硬仗。近年来,余必丽带领群众苦干实干,认真对标对表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来解决群众困难。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鹧鸪园村还有167户655名贫困群众。到2019年底,村里的贫困户已经全部清零,完成了脱贫任务。
“脱贫只是第一步。”余必丽说,以后的好日子还长着呢,我们村虽然已经没有贫困户了,但我们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任,我们会继续巩固脱贫成效,一方面防止群众返贫,另一方面要向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前进,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如何支撑这样的目标?余必丽认为,还得着落于农村产业发展上。
几年前,为了鼓励群众调减低效作物,改种经济作物,她带头把自己家曾经种玉米的土地改种蔬菜。试种成功后,开始在全村扩大蔬菜种植面积。
如今,村里种蔬菜的人越来越多,但“种得出”,怎样才能“卖得好”?余必丽又进一步带领群众调整种植方向,根据超市需求来种,它们要什么就种什么,发展订单农业,解决了销售问题。
“如今产业发展起来了,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就业,更促进社会和谐、家庭稳定。”鹧鸪园村的大变化让余必丽对未来发展有了更多期待。
今年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来自农村、心系家乡的余必丽带来的建议也是围绕乡村发展所拟的。
她告诉记者,将提出关于解决农村污水的建议、关于促成贵阳至兴义高铁路尽快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促进我省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建议、关于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险逐年增长机制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产业革命技术指导和基础设施配套政策的建议……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文/许邵庭 李薛霏
图/杜朋城